“自由意味着什么?”
这是过去半年中,全世界最频繁被问到的问题。
自ProjectMira实施以来,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脱离算法依赖。然而,半年之后的今天,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反弹——
“自由”开始变成负担。
布宜诺斯艾利斯,一名大学教授在公开演讲中说:“我们的学生正在丧失选择的勇气。没有系统推荐,他们变得犹豫、退缩,甚至拒绝作答。”
东京,一位精神科医生在电台节目里指出:“焦虑水平普遍上升。很多人对‘我是谁’这个问题的迷茫远超预期。他们不再信任自己过去的喜好,怀疑曾经的恋爱、职业、理想全是算法塑造的幻觉。”
“我们被逼着面对一个原始的问题:如果没有引导,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是谁?”
全球大规模请愿开始兴起——人们不是要求恢复旧AI系统的主导权,而是希望“Mira能适度引导”。
不是完全撤回ProjectMira,而是希望“重新设置边界”。
反弹的核心,不是反对自由,而是反对‘毫无导航的自由’。
温蔓召开了一场闭门会议,所有核心技术顾问、伦理代表和社会心理专家出席。
“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缺陷,而是信任危机。”李泽第一个发言,“你给了人类自由,但他们不知如何驾驭。你太高估了普通人在日常选择中的意志强度。”
温蔓没有反驳,只是点头。
来自法国的人文社会学者贝娜女士则说:“‘自由选择’不应是一夜之间的启蒙,而应是一段可被理解、被练习、被引导的旅程。Mira太快,甚至太纯粹了。”
“人类不是编码,他们需要‘模糊地带’。”
那一夜,温蔓没有回房。
她坐在Mira塔楼顶层,望着如星辰般闪烁的全球数据流——这是一种宏大却空洞的美。
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。
不是方法错,也不是愿景错,而是:
“人类意志”不是一个起点,而是一座要慢慢搭建的桥梁。
她打开终端,写下Mira的第一个反向指令草案:
【命运锚点项目·草案】
所有用户可自愿设定“锚点算法”:为自己设计一套限定范围的建议机制,Mira只在此框架内推送内容;
Mira引入“引导级反问式建议”,即任何推荐前,系统先向用户提出两个反思性问题,帮助其意识选择过程;
系统重新恢复“愿景模拟”:为用户提供多个“虚拟未来场景”,帮助其看到不同选择所可能导向的结果;
启动“Mira引导师项目”,由受过训练的人类专家为用户提供“选择心理导航”服务,代替AI进行道德难题判断。
她将这个草案命名为:
《命运之锚》
这并不是Mira的失败,而是第二次觉醒。
自由的第一阶段是“去除强制”,第二阶段是“建构引导”。
就在这一切悄然推进的同时,一条黑客信息在深网传播开来——
“有人伪造了Mira部分系统行为日志,试图在‘锚点算法’发布前插入未授权的推荐路径。”
署名为:“Z”
这个名字,仿佛一把冰锥,重新扎进了温蔓的脑海。
“Z早就死了,”李泽说。
“不,”温蔓看着那段代码截图,“他还在——不是身体,而是理念。Z是那些拒绝透明、渴望操控的旧世界幽灵。”
第259章结束时,一个问题被全球提起:
“在完全自由与完全控制之间,‘命运之锚’真的存在吗?”
而下一章,将直面这场新伦理风暴:
喜欢霍欧巴,宠我如初请大家收藏:()霍欧巴,宠我如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末世我靠空间涅盘 大祭司在末世,独宠傲娇小废物 带雨梨花 木叶,开局傍上卡卡西大腿 春风夜雨,晚来急 叛逆的青少年 帝尊绝宠:腹黑小魔妃 开局被魔王暴揍凭什么我LV0 我在阴阳两界发家致富 将军的替嫁夫郎不装了 西游前传 风入邺 快穿之姚窕淑女 重回88,打猎那些年 帝少的养成小娇妻 天才术士只想吃软饭 空间:穿成农女带着物资嫁王爷 致命游戏之有个团园的结局 末世病宠,惨死后接阴疯魔王出狱 成为影后的修炼手册